留言板總共有 171 篇留言




談財政預算案之扶貧紓困措施 - 編號.569692
JS3B 17 Kristy - 2011-3-5 00:30
回覆留言


對於這次政府運用今年度的財政盈餘作派糖用途,我認為財政預算案之扶貧紓困措施未能全面地幫助香港市民。雖然市民都為$6000的現金派發而感到高興,但是這$6000可以在香港通脹的環境下,能夠幫助市民又有多少呢?
    現今物價上升,連一罐嬰兒奶粉都要用$200以上才能買到,而更過份的是一些平日生活的必須品(例如是油、米)也不斷地加價,試問$6000對於那一些的低收入人士及中產階層有多大的作用呢?
    再者,近年樓價仍不斷上升,計劃買樓市民因此而望而生畏,而對於已買樓市民而言就更是百上加斤了。
    其實既然$6000的現金派發對於香港市民而言仍是作用不大,那麼香港政府就不能多興建一些公屋或壓低樓價,以及制定一些措施而對抗通脹,以幫助香港市民的長遠的財政付擔麼?我認為如果政府能夠有效解決通脹及香港樓價這兩個問題上,這才是真正紓解民困的方法。



RE:談財政預算案之扶貧紓困措施 - 編號.2389381
3B8 - 2011-3-14 22:23

我很贊同你的說法。
面對著現在通脹的問題,事實上,其實未能真正有效地幫助有需要的市民。就如妳的說法,現在一罐嬰兒奶粉需要$200以上才能買到,對於一些低收入的市民來說,根本無法承擔。再者,現在香港地少人多,面對工作方面,大學生也有可能找不到工作,對於一些知識水平較低的市民可能沒有收入的來源。雖然,$6000可能不太多,不過也可以為一些生活上有困難的人幫助小忙。但是,我卻認為,香港政府不應該派錢給學生,這樣會使他們認為金錢很容易就能得到。
    所以,最後我認為政府應該深思熟慮地考慮有何方法才能真正幫助有需要的市民。


RE:談財政預算案之扶貧紓困措施 - 編號.2389378
js3b'.12 - 2011-3-14 21:24

我認同這位同學的意見.
現時通貨膨脹的問題日益嚴重,6000元的確不會對市民有太大作用.
但是同學於第三段提及的"近年樓價仍不斷上升,計劃買樓市民因此而望而生畏,而對於已買樓市民而言就更是百上加斤了"我不太理解.樓價急劇上升令市民無法置業是可以理解的,可是這不可能令"已買樓"人士百上加斤. 這反而是令"已買樓"人士擁有的物業升值,他們是於樓價上升的情況下受惠的一群,不是嗎?
針對同學於末段提及紓解民困的建議,我認為並非全部可行,香港仍然有幾項大型基建未完成,而且早前政府也說人手(紮鐵工人)不足,所以建公屋計劃未必可於本年進行.


RE:談財政預算案之扶貧紓困措施 - 編號.2389288
JS3E22 Shirley - 2011-3-11 20:54

我很同意同學的說法,政預算案之扶貧紓困措施的確未能全面地幫助香港市民。

針對同學所說的扶貧紓困措施是否全面這方面,我認為六千元的確對於基層市民來說是一筆很大的生活費,能夠解決不少人的生計問題,可是要知道這六千元其實也只能幫助解決市民短暫的生計問題,用完即止,故不能幫助香港市民的長遠的財政付擔。

此外,同學所提及的通脹及樓價問題,我認為財政預算案並未能解決這兩個問題。不過我認為雖然通脹及樓價高的問題會加重市民的負擔,但也不表只要解決了這兩個問題就能真正紓解民困,因為香港還有很多迫切的問題,例如日益嚴重貧富懸殊問題都是值得關注和解決的。
可是很明顯,是次的財政預算不但未能解決問題,反而可能會促進了通脹的情況和浪費了六千元在香港的富豪身上,而那些來港不足七年的新移民卻沒有絲毫受惠!





談財政預算案之扶貧紓困 - 編號.577017
JS3B02陳諾瑤 - 2011-3-13 16:25
回覆留言


我認為財政預算案未能確實地扶貧紓困。
首先,在財政預算案中的其中一項-每位已年滿十八歲及持有香港永久身份證的市民都能獲領取6000元,已經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對低收入家庭來說,6000元無疑對他們來說可能已經是一個月的總收入,但是這樣就只能短期地抒解到他們的日用所需,並不是長遠之計。由於派錢只會鼓勵市民在某段期間消費,造成短期物價輕微上漲,物價其後會自然回落。
雖然近年財政儲備不斷增加,但港府大部分時間只推出短期紓困措施,想以短時間疏導民怨,為自己堆砌黃金下台階。跟本沒善用多餘儲備,要是解決香港貧窮的問題,港府更應該做的是長遠地對抗通漲和樓價上升,因為我認為這兩點是令民生困苦的最主要原因。



RE:談財政預算案之扶貧紓困 - 編號.2389379
3E(37)yps - 2011-3-14 21:42

我同意同學說這個方案不是長遠之計。這次派$6000確實是對香港的貧窮問題不大起作用,可是這至少又代表政府有想過為市民的貧窮問題踏出解決的第一步。雖然這一步可能不大好看,但凡事都要由第一步,才能繼續改進下去。


RE:談財政預算案之扶貧紓困 - 編號.2389359
JS3A21 Betty - 2011-3-13 21:41

我同意同學的說法, 派發6000元是治標不治本, 因為6000元只是小數目, 只是在市民經濟上作一小的幫助, 而且6000元對高收入的人士根本沒有幫助。但我不認同物價在派錢後輕微上漲, 然後自然回落, 因為現時香港面對通漲, 物價只會上升。





本次財政預算案的扶貧紓困措施不能幫助窮人 - 編號.577526
3A02陳思華 - 2011-3-14 21:13
回覆留言


我認為這次財政預算案的扶貧紓困措施並不能幫助窮人。
因為政府決定派放6000元給18歲以上在香港居滿七年以上的永久香港居民,但18以下的青少年及新移民並沒有這對待。這是不是歧視青少年及新移民?
    而且派放6000元只能解決現時的問題,不能解決長遠的問題。一旦派放6000元,大部分人都會立即將它花費,不會做儲蓄。這更加令他們胡亂揮霍。
    加上香港現時有許多富翁,這6000元對他們來說只是小數目,他們並不稀罕。如果這樣,不如不要派放6000元,將那些錢捐給有需要人還好。
   所以我認為這次財政預算案的扶貧紓困措施並不能幫助窮人。






我認為本次財政預算案的扶貧紓困措施有幫助 - 編號.577212
JS3E(37) 楊佩珊 - 2011-3-13 21:47
回覆留言


我支持本次預算案的扶貧紓困措施。
因為如今貧富懸殊的問題日趨嚴重,那些比較貧窮的人得不到政府的資助,這次的措施雖然並不長久,但是可以在短期內發揮作用。說到底,真的是「有好過無」。
這次的派糖只是一時的補貼,並不能夠發揮很大的作用。而且,基於政府最近的反應。我認為政府不應該這麼容易就改變主意,這樣會令市民對政府的管制失去信心。雖然可能最近的遊行呼聲很大,可是,曾司長應該堅持自己的立場。本來這次六千元注入強積金是為了將來的打算,可是改成直接派給市民,這不是違背本意嗎﹖再者,有些新移民反映,說他們無法得到資助。那麼說,他們來香港的目的就是為了這筆錢嗎﹖如果這次政府再次改變主意的話,反而助長這些新移民來港的人數,這樣子香港的通脹問題永遠沒有解決的時間表。
對於那些「N無人士」,政府有一個想法,就是無法幫助他們,所以轉移對象,為他們的下一代提供措施。例如調低申請全額書簿津貼的條件,提供補習。
凡事都有第一步的,是要一步一步地去實行,不可能說現在可以一步登天,立刻看到成果。但是如今好像很多人都注重現在所擁有的,反而沒有未雨綢繆的想法,只是注重一些物質性的東西。



RE:我認為本次財政預算案的扶貧紓困措施有幫助 - 編號.2389376
JS3C 07 - 2011-3-14 20:24

我並不認同同學你所說的化解貧富懸殊問題, 這根本不能化解, 因為無論貧或是富都能同樣得到$6000, 這會令通脹問題更嚴重, $6000元根本不足以補償他們在通脹問題的損失, 還會令他們的生活更困苦,真是"有好過無"。
  另一方面, 我同意同學所說明關於曾司長轉變己見的, 因為這的確令市民對他失去信心,完全違背了派$6000的本意。


RE:我認為本次財政預算案的扶貧紓困措施有幫助 - 編號.2389369
3E36黃希瑜 - 2011-3-14 02:16

我贊同你的說法,政府確實需要未雨綢繆,作出長遠的規劃,並要針對貧富不均的問題,有效地幫助基層的市民,尤其是那些N無人士。
關於財政預算案的扶貧紓困措施,我同樣認為政府所做的有很多不足之處。一開始的強積金注資六千元措施已未能惠及一些沒有強積金的低下階層,而且要在退休後才能領取,不能幫助市民紓困,因而遭到市民強烈反對。
之後,政府改向全港十八歲以上的市民派發六千元更是錯上加錯,這不但嚴重打擊政府的管治威信,導致以後的政策也可能是朝令夕改,而且還有新移民未能受惠,政策不夠全面。我認同你說措施是有好過無,這次措施只是治標不治本,一時的補貼不能發揮重要的作用。





談財政預算案的扶貧措施 - 編號.577495
js3b.12' - 2011-3-14 19:50
回覆留言


我認為財政預算案的扶貧紓困措施未能扶貧紓困,同時亦不能惠及社會上各階層的人。原因如下:
首先,6000元只能紓解基層市民的燃眉之急,不能滿足市民的長遠需要。面對着高漲的物價,這6000元根本不足以用上半年,不大足夠。而且新移民人士不能獲發6000元,這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強烈爭議和混亂。
第二,政府一系列針對有公屋,有交稅和申請綜緩的人制定的紓困措施只能令他們受惠。電費補貼,免差餉,免稅等的措施不能紓解沒有公屋,沒交稅,沒領綜緩基層人士的財政問題。
第三,派錢也未必能解決基層市民的經濟問題,因為這可能會令物價漲得更高。到時便可能會適得其反,令基層市民的生活更艱難。
第四,派發6000元對商界人士沒有大用途,難道區區6000元就能協助商人擴充業務?難道區區6000元就能協助商人賺大錢?
所以比起派6000元,政府倒不如用那筆資金去壓抑通貨膨脹和樓價,改善醫療設備,增加就業機會和社會褔利,安排更多公屋,好讓基層市民盡快"上摟"。這更能扶貧紓困。










- 修改或刪除留言,請輸入這編留言編號及密碼 -
編號: 文章密碼:

- 修改或刪除回覆,請輸入這編回覆編號及密碼 -
編號: 文章密碼:



-未登入(登入)-